阿拉伯埃及共和國(阿拉伯语:جمهوريّة مصرالعربيّة Jumhūriyyat Miṣr al-ʿArabiyyah
發音(帮助·信息)),簡稱埃及,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,面積為1,001,450平方公里,人口已超過9,000萬。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。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,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(西亞),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。伊斯蘭教為國教。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,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。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;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,通用英語和法語。
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。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、農業、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。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,在地中海、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。
- 西部沙漠
尼羅河谷以西稱為西部沙漠約占全埃面積的四分之三,西南角有亞琛基岩出露形成的吉夫基比爾(Gilf Kebir)高原,高約二千公尺,此再徑沙積的高原周圍僅有少數綠洲。沙漠北部有西瓦(Siwa)及卡塔拉(Qattara)石灰岩窪地,卡塔拉窪地低於海平面132公尺,內有鹹湖及沼澤,不能人居;由西瓦綠洲向南到吉夫基比爾高原間,有一大片沙礫及沙丘,稱為大沙海(Great Sand Sea),荒漠寂寂,不易通過。本區只有極少數的牧人居住在少數綠洲,以牲畜、穀物、菜蔬過自給自足式的主活,僅以少數的棗子及橄欖油向外交換日用工業品。埃及政府正在本區試鑽地下深水井,增加水源,以便容納大量人口,由尼羅河谷現已建有鐵路以通西瓦及卡爾加(Kharga)綠洲。
- 東部沙漠
尼羅河谷以東的沙漠區,稱為東部沙漠,本區地形複雜,有由亞琛基岩出露所成的紅海高地,也有切割的石灰岩高原,本區一般高度約600~700公尺,但少數山峰可達2100公尺。如沙葉布山(Gebel Shayeb)高達2380公尺。臨時性的河流自山區分向紅海及尼羅河谷入注,將山區切割成峽谷。本區因有山嶺關係,故水源情況較西沙漠區為佳,埃及牧人亦樂於在本區放牧。由於磷石及石油的開發,近年本區又形成一些礦鎮。
- 西奈半島
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一塊半島稱為西奈半島。西奈半島是一片多山的高原,北部為石灰岩高原,中南部為艾格馬(Egma)高原,高一千六百餘公尺,最高的凱瑟琳山高2629公尺,亦為全埃及的最高山。此山由火成岩及變質岩組成,呈現紅色。西奈半島西為蘇伊士海,東為阿卡巴灣,兩灣皆由斷層陷落所形成,阿卡巴灣曾於1967年被埃及短期封鎖,為當年六月以阿第二次戰爭的導火線,六天戰役結束,西奈半島全境被以色列軍攻佔。1982年埃及取回主權。
西奈半島亦為乾燥的沙漠區,北部年雨量約百餘公厘,南部尖端只有六十公厘左右。除牧人外,半島西部的烏木包格馬(Um Bogma)有錳礦,蘇爾、阿爾等地有油田,為埃及能源所在。